自從我回台灣後,已經很久沒有和內容創作者交流,討論如何創作內容、運營帳號了。感覺這方面的腦細胞應該都死得差不多了。但最近我重啟了這項技能,還取得了一些小成果。
去年冬天,在台東的海邊小屋,我衝浪教練的朋友小葉,告訴我他的 IG 帳號流量很難做,生意感覺做不大。
我:「我對社交平台和內容有點了解,我們可以討論一下。只要你好好做,遇到問題我們討論。到明年夏天,你粉絲一定會破萬,學生爆滿,教課教到快往生。」
小葉:「幹!怎麼可能,最好會這樣啦!」
我:「不如我們試試看,明年夏天就知道了。」
六個月過去了,從最初的 3000 粉絲到現在快 14K,每支影片都有穩定的流量。而小葉現在也跟我當初說的一樣,教課跟回覆消息到一個快往生的程度。
那我到底跟他討論了什麼呢?
影片為王
IG 從去年就大力推 Reels,YouTube 也在推 Shorts,所以一定會有很強的流量傾斜。而且這部分老的創作者競爭力不強,根本就是廣闊的淘金大西部。
先贏過 90% 的帳號
小葉:「那我知道要做影片了,還要注意什麼嗎?」
我:「要先贏過 90% 的帳號!」
小:「不是吧!一開頭就贏過 90% 的帳號,這麼簡單的嗎!」
我:「你只要稍微觀察 IG 上的內容,大部分人連最基礎的事情都做不好。字幕不打、打錯字、字體太小、封面不清晰、還在用橫版影片、畫質太差。拿出你的筆記本,刷 10 分鐘 Reels,把覺得做得差的點寫下來,然後不要犯那些錯,就會超越 90% 的人了。」
小葉:「這麼簡單嗎?那其他人在幹嘛?」
我:「我也不知道,在我看來,大部分創作者是沒有資格討論內容選題、個人魅力,或是演算法的機制,因為他們連最基礎的努力都達不到,更別說討論這些更進階的事情。」
從觀眾的眼睛裡看世界
小葉:「我這禮拜想要做怎麼讓衝浪轉向更順的影片,你覺得怎樣?」
我:「你為什麼要做這個?」
小葉:「因為這才有專業度啊!才會有人看」
我:「但這影片都是有一定程度的人才看得懂啊!」
小葉:「那你覺得要做什麼?」
我:「怎麼在衝浪板上站起來、不會游泳能不能學衝浪、衝浪會不會很危險。」
小葉:「這也太簡單了吧?這種事情也要問?」
但來回幾次後,小葉發現做太難的內容流量低不少,反而他一開始覺得很智障的內容,流量都不錯。
大部分創作者會以自己的視角看事情,尤其像小葉這種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更容易有盲點,認為太簡單的東西不需要講,但這卻是觀眾最需要的。
持續輸出
如果說不要犯低級錯誤可以贏過 90% 的人,那再加上每週更新,就是直接把 95% 的創作者壓在地上摩擦了。
每週更新聽起來很簡單,但持續半年非常不容易。流量和內容是需要積累的。你可以有一兩支影片做得不好,沒關係,下次改進,但千萬不能放棄。
經營帳號比的不是誰可以靈光乍現,做出一支流量超高的影片,而是比誰更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,更持續地產出。
不是每個粉絲都是等價的
小葉:「搞笑和露奶的影片流量都很好,那是不是找妹子露奶或搞笑一下會有用?」
我:「你只會吸引到一堆看奶的宅男,他們不會來上你課的,醒醒啊!」
創作者經常追逐粉絲數,卻忘記商業世界中每個人的消費力不是等價的。最典型的例子是網紅弟弟妹妹的帳號,他們最多就是賣生活用品、吹風機、比基尼這類一千台幣上下的商品。
這類帳號內容門檻低、淘汰快。專業內容的帳號如果開始做這類內容,粉絲數量的確會上升,但過一陣子,原先高消費力的人群就會離開,帳號漸漸爛掉。
如果你希望帳號可以經營很久,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沒有門檻的內容上。偶爾搞笑沒問題,但不能一直搞笑。
